网上依托“一网通办”,深入推进“互联网” 推广政府服务网、“爱山东”APP、使用政府服务自助终端等在线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群众常办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智能办、自助办”。线下大力推进“大指导服务、小窗口、微审批”政府服务模式,充分整合优化10个综合验收窗口,实施政府服务便利化措施,有效使企业和群众更加自信,体验更加方便。
深化“一事一办”改革,不断升级“一网通办”平台,进一步丰富“跨省通办”服务场景,以“最简单”流程提升市场主体综合感受;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务”改革,继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免证可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五件事”。完善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系统重塑政策体系、服务流程、服务效率,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执法监管“一网通”、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严格执行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四挂钩”奖惩措施。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继续提高惠及企业的“一网”服务能力。提高综合政府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扩大电子许可证场景的应用。深化“淮河关爱一件事”综合服务改革,推出更多“一件事一件事”业务。依托阳光采购网络系统,实现政府采购网络。深化“12345”和“诉讼速度处理”机制,及时响应企业需求。
继续完善政府服务。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前途的政府作用,深化“授权、授权、授权、服务”改革,加快政府服务标准化、标准化、便利化,继续增强商业环境政策的比较优势,有效降低市场实体的制度交易成本。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实现“综合办”、“免证办”、“掌上办”创新监管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推进“征地即开工”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