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共十一届普陀区委常委会第78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苏皖浙学习考察相关精神、上海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2023年普陀区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要点》起草情况汇报,审议《普陀区党校(行政学院)2023年工作要点》。区委书记姜冬冬主持并讲话。
黄陂区行政审批局首席助理服务团队在收到华纺链即将落户黄陂的消息后,首次主系服务,为企业提供现场会议办公、全程跟踪指导、现场申报审批等一系列便利条件,帮助企业实现税务登记、银行账户、公积金、社保开户等全过程的无缝衔接。实现企业在1小时内取得营业执照和公司公章,银行当场开立公共账户,税务机关同时发放税务控制设备和发票,实现企业开放网络、窗口、联合,为中国纺织链的结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的服务保障。
随着网上税务系统的不断完善,税务服务逐步从窗口到“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罗甸县税务局深入培育智能税务模式,通过整合税务服务服务资源,在自助税务服务区配置5台自助终端,在县车辆管理配置1台,以“智能”而不是“劳动力”,实现税务业务和政策查询自助。同时,县城区建成24小时自助税务服务厅,配备7台自助终端、3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安排纳税人轮换指导,充分满足纳税人“就近、随时”的需求。
一是“网上办”畅通政务服务线上渠道。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认领和维护全县1300多项政府服务,梳理全县1200多项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实现1389项在线政府服务;全面推进市级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向农村两级延伸,实现118项乡级服务和37项村级服务100%在线完成。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重点,在梳理编制政府服务全流程网络服务项目清单478项的基础上,新增全流程网络服务项目30项,建立网络服务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一次不跑”。
为积极化解现场开标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雄安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为改革方向,创新建设全流程电子交易系统,规范运行,避免聚集市场交易活动,提高招标交易效率。与其他省市不同,全过程电子招标主要用于某一行业或专业,雄新区充分利用“大系统”管理和招标综合监督体系优势,在工程建设全行业、全领域实现全过程电子,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正常应用,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网通”平台实现了企业注销流程的再造。申请人只需登录一次即可同时办理注销公告、税务注销、市场监管注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注销、商务注销、海关注销等业务。平台将企业填写的注销申请信息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并联处理,为申请人提供全过程进度跟踪和结果反馈服务。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地方公安机关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扎实监督重点行业,提高行政许可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水平。畅通12389“企业诉求平台”监管渠道,及时受理反映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举报投诉线索。加强科技赋能,优化完善公安部“互联网” 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出法定公安行政权力事项170项,高频公安便民服务事项44项,实现“一网通办”。
河北省税务部门升级“远程帮助” 服务模式包括税务服务厅、税源管理分局和业务部门人员,形成“信息推送” 帮办辅导 “沟通与交流”的综合服务体系;上海税务机关积极与上海市政府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对接,依托“一网”平台,构建数字化、网格化、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费征收新体系,推动智能服务与社会保险费全链业务深度融合;广西税务部门建设和推广“桂税e点通”征收互动平台,构建“智能响应” “人工互动”在线互动服务模式,帮助纳税人快速办理业务。
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沈阳市建设新发展格局、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的要求,推进“都市圈通办”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一是推进事项标准化,优化102个已上线的“都市圈通办”事项,统一城市间的办理标准、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实现 办理“同圈同标准”。二是推进“一网通办”等高频事项,通过系统深度对接等方式,实现群众办理高频医保转移连续等事项的“全圈网办”。三是进一步扩大“都市圈通办”范围,继续增加跨域通办事项,年底前 “都市圈通办”政府服务将达到150项。
推进职业化建设,持证上岗。为加强“一网通办”工作队伍建设,奉贤区政务服务中心自2022年2月起开展“持证上岗”综合窗口服务人员工作,按照“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牛透社 3 月 15 日新闻:科技创新信息在互动平台上表示,该公司是百度文心第一批生态合作伙伴。公司在数字政府和智能企业领域深耕了20多年,为数字政府“一件事一次做”建立了沉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合作”,面向医疗领域“辅助诊疗”等典型场景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继续深化自己的“平台” (业务) 应用 AI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智能客户服务、智能审批等智能产品,帮助数字中国建设,围绕政府和企业的数智化升级需求。
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襄阳坚持以诚留才,以才兴城,大力推出“1 7”新人才政策、人才补贴、团队资助等1亿元,编制产业链“人才地图”,规划“资本智慧”活动,收集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101人高端人才需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开发襄阳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人才生活补贴、购房首付补贴券等“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