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本市2023年打造“一网通办”智慧易办2.0版任务要求,做好综合窗口政务智能办,虹口区8个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推出了“智能填表”服务、长护险评估申请等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依托市级“数源工程”,“智能填表”、电子许可证数据库建设成果和区级收集数据,居民只需出示身份证或电子许可证,系统可通过大数据获取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居住地址等信息,节省填写麻烦,特别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好的政府服务体验。
浦东新区民政局作为民生保障部门,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近年来,与各街道、城镇紧密合作,继续推进受理中心的标准化建设。2017年,浦东率先实现全市个人事务“全区通办”,引领“全市通办”推广;自2018年以来,浦东一直在探索和推广互联网 政务远程受理模式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村里的“家门口”,有效增强了群众的体验感和便利性;从2021年开始,加快“一网通”推广、经过不懈努力,创新社区政务“服务指数”,目前,浦东社区政府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
除“智能填表”服务外,各街道在建设“远程虚拟窗口”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效。继曲阳路街7月率先在全区推出“远程虚拟窗口”后,全区已落地9个“远程虚拟窗口”,计划在今年内安排45个“远程虚拟窗口”延伸服务点。“远程虚拟窗口”可受理事项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民政、卫生、残疾人联合会、公安等11条“一网”个人业务,让居民在“家”体验与实体大厅同质的服务。
据申长雨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数字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包括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组织相关试点,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新技术专利审查规则,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等,帮助解决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科技自力更生,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构建一网通办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全面开放共享。
聚力数字引领,提高数字金融造福企业的质量效益。认真贯彻全省数字经济优质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攻坚数字金融惠企。重点建设数字金融惠及企业,进一步推进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地方信用平台建设,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开放共享,促进省级平台互联,进一步扩大省级融资服务网络体系,依托“爱山东”金融服务区,努力实现省级金融产品、服务、政策“一键触摸、网络、屏幕总结”,提高融资便利性、包容性和可用性。
会上,区城市交通运输中心运营管理部部长罗华分享了一个新概念:“在数字经济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府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模型”是什么?罗华介绍,大模型是“大数据” 大算力 强算法的结合是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神经网络来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即模型使用大量的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来理解、生成和预测大规模数据集中的新内容。回归政务行业本身,可以在一网统管、营商环境、一网通办、基层治理等环节发挥强大作用。
继续开展服务水平监督检查。先后召开3次业务培训会议,组织34个区直部门和14个乡镇学习《江苏省政府服务条例》、对5021个行政权力事项和587个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清单进行梳理,不断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政府服务水平和网络服务能力。继续开展“主管流程”、“服务指南”等活动,通过现场检查、在线抽查、立即访谈、模拟、帮助旁观、服务大厅位置、人员、事项专项监督、省政府服务网络维护信息错误、链接错误、事项明显缺失、联系信息不完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确保区政府服务工作取得有效水平。(通讯员 潘清宇 蒋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