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樵提到,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监督公共无障碍设施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积极改善残疾人集中就业无障碍环境,继续改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非法占用和损坏。加快弥合无障碍信息交流中的“数字鸿沟”。重点关注违反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场所信息无障碍建设活动;帮助完善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畅通语言和听力障碍群体的生活呼救渠道,确保信息双向交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当老化改造相结合,督促消除智能手机带来的“数字差距”,督促解决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生命健康的药品安全问题,如“字小如蚁”。
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新表示,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落实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实施科技和人才振兴粮食的有力措施,是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全国二级职业技能竞赛,自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通过组织各级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涌现出大量优秀人才,展示了粮食行业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展示了粮食行业广大员工以守住和管理“世界粮仓”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专业能力,激发了全系统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充分利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华英就业管理体系在全市企业注册,实时掌握就业状况,跟踪员工就业轨迹和政策享受痕迹,为确保企业就业及时性和推荐人员就业准确性提供数据分析指导。自今年年初以来,工业和物流园区的84家重点企业和7592名员工已被纳入系统管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新就业形式的基本情况,组织新就业形式企业填写金宝二期新就业形式管理体系培训,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就业形式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指南(试行)》,新就业形式企业代表就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表了讲话。
随着就业体系的完善,学院建立了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和1000多个用人单位的实习就业安置网络,确保毕业生100%就业和高薪就业。这些用人单位与学院签订了订单培训协议或校企合作协议,通过个人自我推荐、学院推荐、讨论和面试,在学生毕业前夕派员到学院实现双向选择。
会上,钱利安代表学院向2024年全体班主任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学生就业是民生的基础,也是学校的基础,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稳定就业、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希望全体教师从往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经验和方法中学习,进一步掌握学生情况,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困惑,进一步帮助、积极细心、耐心指导、指导,更系统分析、综合判断,提前计划,努力工作,全力致力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帮助2024年毕业生实现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就业和下落。
家政技能培训主要集中在家庭存储和分类上。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分析了国内行业的现状,鼓励大家认真掌握技能,经常练习,规划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路线;然后开展总结概念、总结技能、家具维护和空间利用培训活动,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国内技能的就业前景、专业概念和实践方法。
加强数字赋能,建设就业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我省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地图”数据库。加快就业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开设就业招聘、零工市场、职业培训、创业支持、直接补贴等在线服务区,提供协调高效的综合就业创业服务。收集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招聘信息,准确匹配和积极推送求职招聘信息,满足更多服务对象的就业服务需求。全省公益岗位纳入平台统一管理。
在讲座中,周国庆从就业市场和职业定位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分析了当前毕业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毕业生面对行业、企业和职位选择,应通过自我匹配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强调学生应发现自己的专有优势,明确当前的个人需求,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明确生活方向,科学设定目标。讲座结束时,周国清回答了现场学生提出的就业问题。
党组书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王晓平:一是全力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坚持目标优先,以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成果纳入优质发展评价体系。坚持政策优先,促进金融、货币、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联系,整合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驱动力。坚持优先保障,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调、制度纵向整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一体化机制。
今年,济宁被评为“省促进就业先进地区”,职称制度改革经验入选山东地方改革案例,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验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创业担保贷款金融援助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就业等15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鲁南经济圈商业环境“一体化”发展”等5个经验被省级部门推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先进集体”称号。